約翰杜邦(John du Pont),二十世紀末美國最富有家庭的唯一繼承人、奧運金牌選手的幕後金主和摔角教練、以及美國犯罪史上身價最高的殺人犯。這部自始至終陰鬱、沉重、了無生氣、高壓籠罩的傑出傳記電影,講述的是:除了杜邦家族的錢,約翰杜邦完全不被這個世界需要的悲劇故事

 

故事從馬克舒茲(Mark Schultz)--1984年奧運摔角金牌得主--和他同為奧運摔角金牌得主的哥哥戴夫舒茲(David Schultz)開始。儘管身為奧運金牌選手,舒茲兄弟的待遇從來不像籃球或棒球選手一樣,受到國家社會的重視和禮遇。他們獨自並獨資、辛勤並刻苦地進行著賽前訓練,除了哥哥戴夫受聘為國家隊教練的收入以外,弟弟馬克身懷絕技卻全無用武之地,連份像樣的工作和收入都沒有。

 

訓練並不如預期,求好心切的馬克雖然身手矯健,但是論心理素質和作戰策略,都遠遠無法和經驗老道的智慧型選手兼教練哥哥戴夫相比。在一次不如意的訓練之後,馬克回到自己的住處,恨鐵不成鋼地對鏡中的自己怒目而視。他徒手重擊自己的臉部,直到顴骨出現傷痕甚至血流如注為止。我個人認為馬克的成不了大器和最終的兵敗如山倒,從他此時此刻被深深刻劃出始終不夠成熟的孱弱心理、無法正確面對勝敗輸贏的病態思維中就看得出來,可惜改變不了。

 

失意的馬克這時接到了來自美國第一富豪、同時是摔角運動熱愛者和最大支持者--約翰杜邦--的來電,(當然是僕人代為來電啦,有錢人會跟我們普通人隨隨便便講電話的嗎XD),表示願意全額出資贊助他的訓練,全力幫助他繼續贏得1988年的漢城奧運。汪洋中從天而降的浮木,馬克緊緊地抓住了,從此搬進遠在賓州的杜邦莊園,為這齣悲劇揭開了序幕。

 

哥哥戴夫因為追求生活穩定,選擇放手讓弟弟馬克隻身前往杜邦莊園,自己和妻小繼續留在原地工作、生活、進行賽前準備。而馬克開始獨當一面,飛離了哥哥始終溫暖無微不至的羽翼,投靠在他前所未見最慷慨大方的資助者蔭下。作為資助者,約翰杜邦確實是無比慷慨大方的,只是他陰鬱、沉默、喜怒不形於色,從頭到尾看起來都是個難以理解的怪人。他富可敵國坐擁一切,卻自知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就連兒時玩伴都是母親花錢買來的。他享有的尊敬、看重、份量、地位,都因著他姓杜邦,而不是因為他是約翰。他想向世界證明自己,意圖改變這無法改變的一切。

 

約翰杜邦的母親在電影中露面的次數屈指可數,但她正是那股層層籠罩在整部電影中、撲朔詭譎迷離的無形高壓。嗜養名駒的她從來看不上獨子獨鍾的摔角運動,無論約翰以何種方式,在冠蓋雲集的國際場合中進行激勵人心的演講、舉辦大型摔角比賽並為自己奪得冠軍、積極為國家培養下一位奧運金牌選手......,所有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爭取偌大的杜邦莊園獎盃室裡的重要位置。更準確地說,是他在他尊貴的母親心中的一席之地。在奪冠的賽後,約翰和母親對話...

「母親,這是我贏得的冠軍獎盃,是否可以放置在冠軍櫃中呢?」

「這是你出資辦的比賽對吧?

(不愧是皇太后,一句話打趴孽子,都快掛了還是戰力滿點)

 你可以把他放在獎盃室,但不能放在冠軍櫃中。」

年近六十的約翰杜邦,垂垂老矣將至於死的杜邦夫人;一個永遠無法贏得母親認同的自卑孩子,和一位終其一生不願接納孩子的高傲母親。母子間扭曲病態的親情,一手製造、引燃、釋放了這顆未爆彈。

 

始終不夠成熟的弟弟馬克還是失掉了約翰杜邦的信任,儘管哥哥戴夫兼程趕來救火也無法挽回頹勢。約翰杜邦、馬克舒茲、戴夫舒茲,一併輸掉了這場以國家之名逞一己之私的奧運比賽。杜邦失去的,是他一手營造出的精神導師、偉大父親、金牌教練和無上的領袖形象。不過說穿了,他其實也沒失去甚麼,因為明明是約翰杜邦自己創造出這種根本不必要存在的供給與需要,仿佛國家隊沒他這個年捐五十萬美金的贊助者不行(這是真的)、摔角選手渴慕他這位精神導師和高瞻遠矚的世界級教練(這當然是假的)。事實上,約翰杜邦除了有錢,他甚麼也不是。根本不會摔角、不諳訓練、不懂戰略,只是不斷地把花不完的錢虛擲浪費在這個昂貴的賭盤上。他希望這個世界需要的不只是約翰杜邦的錢,更是約翰杜邦本人的存在,而他證明此事的方式則是透過不斷地燒錢來達成。雖然超級矛盾,但確實別無他法,因為美國之鷹--約翰杜邦,真的窮得只剩下花不完的錢。(約翰杜邦自稱American Eagle。奇怪,為什麼不叫美國臭鼬或賓州草泥馬呢?自稱老鷹實在太違和又假掰了啊!但這就是一生追求虛名的約翰杜邦會做的事XD)

 

那麼馬克舒茲又失去了甚麼呢?打從他進入杜邦莊園,他就輸掉了自己。他以為能在約翰杜邦的倚重中看見自己真正的價值,但約翰杜邦根本是個始終無法定位自己、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終其一生追求媽媽肯定的眼光、渴望得到母親發自內心的讚許。一個迷失自我、不懂得自身價值的人,又怎麼可能給予另一個人不被取代、永不動搖的肯定呢?這是個雙輸和惡性循環的悲劇。當約翰杜邦把希望都轉移到更成熟可靠更值得信任的戴夫舒茲身上之後,馬克舒茲的世界就徹底潰堤崩盤了。他無比挫敗,無心於奧運奪金,最終慘澹地輸掉比賽,並在賽後完全退出了職業摔角選手之列。

 

在我看來,戴夫舒茲是這三個人當中擁有最多、卻最不害怕失去的人,因為他是這三個人當中唯一能夠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的人。他天賦異稟、態度正面、內心溫暖、忠於工作,除了他所寶貝看重的家人,他從來不貪心也不妄求。原先打算留在原地和妻小安然度日的戴夫後來不知道究竟是為了弟弟的緣故,還是因為約翰杜邦所提供那令人不能拒絕的豐厚條件,終究還是加入了杜邦訓練團隊並實際上主導所有訓練。儘管弟弟馬克輸掉漢城奧運,他仍然恪盡職守地為杜邦持續訓練所有的摔角選手,直到漢城奧運後八年的某一天,約翰杜邦開槍射殺了戴夫舒茲。

 

為什麼?憑甚麼?戴夫舒茲做錯了甚麼?

 

他是整部電影中最接近人的一個人,為國家、為摔角、為兄弟、為妻小,終其一生,忠於所愛。他做錯甚麼?為什麼慘遭約翰杜邦近距離槍殺?殺人犯約翰杜邦的供詞是:「我那天心情不好」。戴夫舒茲的錯誤大概就在於他跟錯了老闆,雖然薪水很高、待遇沒得比,但他的老闆根本是變態!約翰杜邦絕對有精神和情緒方面的嚴重疾病,除了不缺錢,他缺的可多了!缺乏母愛、缺乏人際關係、缺乏社會認同,吸毒近乎病態的控制欲、熱中軍火和射擊、在事情不如預期不順己意發展的時候呈現出暴力傾向,例如沒在訓練場看到選手在進行訓練就呼愛將馬克舒茲巴掌、軍火商送至的坦克車沒按己意裝上槍枝他就揮掌把對方來人的簽收單打落在地......。他是一個從小生長在不可思議的杜邦莊園裡、被深不可測詭異莫名的杜邦家庭撫養長大的性格扭曲變態怪物。

 

對於母親對他的不接納和不認同,他只能以各種虛有其表的方式來極力扭轉。拍攝與事實不符的紀錄片、要求教練選手們"發自內心"說些與事實不符的謊言,以營造約翰杜邦對美國摔角和運動選手的空前支持和莫大貢獻;出資辦理非職業的摔角比賽並自己參賽奪得冠軍,導演巧妙地帶過敗在杜邦手下的參賽者離開場館時領取了酬勞,這是身邊的用人為約翰杜邦用錢買來的勝利(或失敗),他們貼心地簡直跟宦官沒兩樣。面對現實,對他這種超級有錢人來說,好像太難以承受了。母親去世之後,他幾乎完全失去了爭取肯定認同接納的對象;輸掉了奧運金牌之後,他也失去了國家社會群眾選手的尊敬和矚目。他說自己心情不好才殺人,大概是真的吧。殺人,除了為自己的憤怒不平找著了錯誤的出口,同時也一舉兩得地終結了自己除了錢以外一無所有、荒誕又冗長的一生。

 

約翰杜邦被控一級謀殺罪,但因為想也知道有錢人的律師怎麼可能是省油的燈,辯其患有精神疾病,但法官認定其精神不穩定來自於長期吸食古柯鹼,最後三級謀殺罪定讞,判刑三十年。2010年12月9日,本來再過半年即可獲得假釋的約翰杜邦於獄中去世,年72。


來看看三位主要演員。

我其實沒看過史提夫卡爾甚麼作品,但是他在【暗黑冠軍路】中無比卓越的深刻演出,重現了約翰杜邦虛有其表空洞不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一生。史提夫卡爾所詮釋的每一個沒有表情、每一句無話可說,都在無形中積鬱了約翰杜邦極其巨大的內在黑暗,最後迸發出終結他人性命、實則徹底毀滅自己的三顆子彈。喜劇明星在此片中百分之百成功地無縫轉換和完美演繹。

提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馬克魯法洛詮釋的是片中最令人心疼惋惜的角色。【曼哈頓練習曲】裏頭的音樂才子,在【暗黑冠軍路】中傾全力點燃一盞不滅的和煦溫暖。他對弟弟充滿著愛揮出那熱辣辣的巴掌、對摔角運動從不輕言放棄的執著和專業、肩負著對深深所愛的妻小沉重的家庭責任,電影中的每一條線索都加重勾勒出戴夫舒茲最後無辜被終結的遺憾。馬克魯法洛的演出深深觸動著觀賞者,臨死前的他,在雪地裡痛苦掙扎,身歷其境地叫人扎心。

我對查寧坦圖飾演的肌肉男沒甚麼意見,只是他呈現出的生命相當淺薄,遠遠不及其他兩位演員的功夫底蘊深厚撼人肺腑。還是說馬克舒茲本人就是如此?沒有足夠成熟的心智承受挫折失敗卻太早就獲得成功,心理素質不夠強是他輸掉其運動員一生的關鍵。查寧坦圖在戲中一鏡到底的眉頭深鎖,用最原始的暴力自虐來表達他對自己的失望和絕望,令人強烈感受到身為運動員所承受的無比壓力個人能力價值完全被勝敗左右的殘忍與無奈

 

這部相當沉重壓抑的電影讓我兩度想逃出電影院,但「暗黑冠軍路」絕對是一部會在影史上留名、值得花時間虐心咀嚼的傑作。

 

 

 

 

 

 

arrow
arrow

    科隆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