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地鐵站裡的雲門海報)
第一次看雲門,是2006年在柏林。
當時,驚艷德國人的雲門也震懾了我,
只是從沒想過現代舞對我來說會是一種選擇,
選擇以這種方式運動,選擇以這種方式讓自己越來越美,
從2017年9月開始。
是的,雲門的舞不只是一種運動,
更是一種自覺、一種啟發、一種塑造,
妳想要成為怎麼樣的自己?
當志國老師邀請我們把跳舞當成是與自己的約會,
放下家庭、老公和孩子,
單單為自己專心、唯獨為自己而跳,
星期二晚上從此變得不再一樣。
不只在雲門,我在整個舞蹈世界裡都是一隻菜鳥,
但也許因為這樣,我更熱衷於記錄在雲門學舞的日子:
雲門舞誌。
課程名稱:初階成人律動/劉志國老師
10.17.
這學期開始在雲門學律動跳現代舞,
雖然才剛開始,但那些「芬芳」的動作已經令人著迷。
雲門的音樂也很有質感,充滿了情境、精神、和豐沛的韻律。
我的同學大都年紀較長,
但她們似乎不因爲年紀而放棄追求作一個姿態優雅的女人,
我覺得這樣真好!
老師更是奇妙,他是班上唯一的男性,
但曾經在德國舞團任職的他,無疑是我們當中最最美麗的。
舉手投足都是畫面、都是述說、都是音樂。
很期待將來得練的小品,
很羨慕老師對每一寸肌肉的控制力,
其實這和拉琴多麼像,
可惜離了樂器,我更是僵僵僵僵~硬XD
姿態優雅是很多方面的,
是生活的映照、是個性的表露、是習慣、是操練。
在困難的景況裡很難維持優雅,
肚子餓的時候、困窘的時候、被現況壓迫的時候。
無論如何,她不只是一個表淺的形象。
10.25.
每次都很抗拒出門運動,
但每次到雲門運動完心情都很好。
今天抽空去補課,來到另一位老師的班,
他們班很芭蕾,
當然,對我來說超級陌生。
但在雲門,
似乎總有以舞蹈為職志、使命的熱血老師,
他們風格不盡相同,卻總能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
還有一群又一群滿心向學的成人學生,
無論年齡,甚至性別,追求嫩Q身段不設限。
加入雲門後我才發現這裡的學費比外頭高了1/2~1/3,
而且是學期制的,半年22堂課,
學生缺課不退,自己安排補課。
除了品牌光環,還有品質保證,
and這種制度要求的是更深的委身和承諾,
其實是大有好處的。
這和成人學琴有點像,
課餘要練習的機會少之又少,
提琴還能帶回家,
舞步呢......回家差不多整套忘光XD
所以持續上課、在課堂中由老師引導輔助,
那種儘管只是一刻瞬間,徜徉其中的舒暢快活和成就感,
就是支持大人繼續浸淫於此的重要力量。
老師對大人的要求不同於孩子,
樂在其中最是重要。
當了初學者我才知道,
原來能夠上台跳一隻屬於自己的舞,
是一件多麼令人期待和滿足的事。
11.7.
大家都在嘰嘰喳喳今天的舞步很難,
結果下課後來了個小女孩,笑嘻嘻地就跳完一整套!
-她學過這套嗎?
-沒有,她剛(從門縫)看過一遍。
她剛看過一遍。
她剛看過一遍。
她剛看過一遍。
果然,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還有,和拉琴ㄧ樣,孩子真的是快多了呀!
不只是舞步,更是那種流暢自在的感覺~
11.28.
志國老師的課總是分成三個階段,
對我來說就像是練琴先練音階、練習曲、
然後才是各樂派的曲子一樣。
從地板動作開始,把緊繃的筋膜一點點放開,
然後開始熱身。
我常常跟學生說:
「曲子就是音階和練習曲變成的,
我們在音階練習曲裡學到的東西,
最後都會在曲子裡出現。」
志國老師的熱身也是如此。
基本功、拆解過後的小動作,
在在都是小品前的鋪陳。
如果整堂音樂課都在學曲子,
那麼我們不會有足夠的根基和技術去面對樂曲中出現的諸般變化;
但若整課都在練音階和練習曲,
那就好像我們把槍磨得光亮卻根本沒有要上陣一樣。
練習過程中的平衡,也造就了穩定的進程,
每周固定的熱身,每周加增的訓練,
最後是每周的新舞步,一首小品於斯成形。
音樂和舞蹈是如此密切,
音樂家和舞者、運動員,又是如此地相似,
可惜隔行如隔山,
我拉琴的雙手,在舞動老師教的千手觀音時,
還是連續打了兩個月的結,哈!
想跳舞,先從學走路開始!
志國老師說:跳舞裡頭最難的兩樣東西就是走路和跑步。
沒錯,就是我們平常都會做的兩件事。
每堂課,我們都練習走路,
用核心肌肉控制,
跨大步,走最美的步伐。
懂得走路,才開始有舞步,
然後才是上身的動作。
環環相扣的訓練,裏頭是志國老師累積一生的跳舞哲學。
每次上課,除了新玩意,
更多的是那種如沐春風煥然一新的舒暢。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