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去以色列聖地之旅,
帶回了這個五餅二魚的十字架給我。
J是我教了六年的學生,
從小學四年級她回到台北開始,
到現在,她已經是美國學校高一的學生了。
她安靜、聰慧、有點倔強、自己覺得沒耐心,
雖然生性害羞,但美式教育讓她勇於嘗試,
無論是打排球,
或者是參加徵選爭取上台演唱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
我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
我們正討論是否要上台表演小提琴,
她說著說著就流淚了,
「因為我很害羞,所以我不想表演。」
於是,我跟她說了自己的舞台恐懼症。
怎麼可能?
一個領有德國政府頒發的演奏家文憑的職業音樂人,
竟然患有舞台恐懼症?!
是的,舞台恐懼症從來沒離開過我。
曾經,當我準備站上舞台的時候,
我聽得見自己牙齒格格打顫的聲音,
雙膝不由自主地抖動碰撞著,
更別提我的雙手了。
我試過好多種方法嘗試克服對舞台的恐懼,
(其實應該是對人的恐懼,觀眾席是空的時候其實並不可怕呀)
更認真練琴、拼命禱告、甚至是服用處方籤藥物......
直到我進入交響樂團工作、頻繁地開始巡迴演出,
舞台恐懼症才開始受到控制。
為什麼?
因為熟能生巧,
Practice makes PERFECT啊!
越是害怕舞台,越要去親近它;
不只是去親近它,更是要練好練熟練滿再去親近它,
這是音樂家對完美演奏的執著和舞台的至高敬意。
反之,失敗的舞台經驗會成為恐怖的輪迴和夢魘,
這是它面對掉以輕心、態度鬆散的人的嚴正回應。
******
話說回來,我跟J說:
「上帝給我們音樂的天賦和恩賜,
不是要讓我們把它留在琴房裡而已。
去試試看吧!」
後來,她在音樂會上有很好的表現,
好多人在會後問我:
「那個女孩是誰?她沒有要念音樂班嗎?」
沒有,她只是「學興趣」。
學興趣也能好好學呀~
******
去年年底,我們又開始討論音樂會曲目。
她最近練習的曲子是這首:
這是當年的天才少女Julia Fisher八歲時演奏的版本,
她現在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大演奏家了。
J:我不想彈這首。太難了。
(美國人總是喜歡把play翻成彈而不是拉XD)
師:好,我們現在不用決定,先練一陣子再說。
******
過了一陣子,
J:我想give up,太難了。
師:音樂會還有一陣子,我們先放著,快到了再決定吧。
******
又過了一陣子,(其實就是昨天)
她現在同時還練這首:
這是新一代小提琴天王Kavokos早年的版本,
他現在的髮型可是狂野(凌亂)得多XD
師:這首練得差不多了,
妳要下次再合一次伴奏還是學新的樂章?
J:恩恩ˊ,我要把它彈好。
師:妳要把它彈好?
(我有聽錯嗎?是鍥而不捨的意思嗎?)
J:恩恩ˊ。(第二個恩是二聲,美國人)
師:好。(我要哭了)
那音樂會呢?拉Beriot可以嗎?
J:恩恩。
師:為什麼以前不可以現在可以了?
J:(聳肩)
師:妳覺得沒那麼難了嗎?
J:(點頭)
師:再難的曲子,練多了,就會變得比較簡單,
後來還會變得好玩。
那這三首妳比較喜歡哪一首?
J:都喜歡;)
Good Girl,她長大了。
更多即時動態 在 我們的臉書粉絲頁:科隆妮的提琴拉拉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