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演奏
#現場導聆
#法式手工甜點
#提琴手的同樂會
音樂會進入倒數一個月,
今天上課的時候問一個小二男孩:
「你想好要邀請哪些同學來聽了嗎?」
生:「還沒,我還在觀察。」
師:「觀察甚麼?他們嗎?」
生:「對啊,我在看誰表現得比較好,才會得到邀請卡。」
師:「(驚!)所以要表現好的人才能來聽我們的音樂會嗎?」
生:「對啊,他們有些人不知道,但其實他們已經被淘汰了。」
哇!原來我們的音樂會被孩子視為一個獎品呢!
得要表現好的同學才能得到邀請卡、
才能來聽我們的音樂會、
吃我們的巧克力泡芙啊~
說到巧克力泡芙,
我們的專屬甜點師傅已經準備要從國外下訂特級巧克力來製作內餡了,
原以為這種等級的巧克力偏苦,孩子不一定會喜歡,
但沒想到去年被秒殺,倒是大人都沒吃到。
今年準備辦音樂會的時候,孩子的第一個問題都是:
「音樂會?是那個有巧克力泡芙的音樂會嗎?」
對~對~對~
「那訂一百個!一千個!」
琴先拉好再說!
其實不管拉不拉好,拎老師訂了!
一定要拉好!一定要吃到!不能再搶輸孩子了XD
話說回來,我們的音樂會場地其實不大,
為什麼還得費心印製邀請卡呢?
這是一個古典音樂聽眾急遽消失的世代,
在歐美,有許多樂團破產解散、
或因財務狀況不佳而合併,
其中不乏一流的交響樂團。
這個時代,
愛聽古典音樂的人太少了!
一座從聽眾、演奏者到創作者,由下而上的金字塔,
才是一個生態圈正常的模樣,
但現在演奏者眾、聽眾卻少之又少。
聽音樂的人少、音樂會卻這麼多,
聽眾的預算都壓在天團和明星身上,
剩下的音樂會,賠錢、送票請人來,都是常態。
我們能做甚麼?
現在要做甚麼立竿見影的事大概來不及了,
不過音樂教育是百年樹人,
從現在開始,
也許下一個世代會不一樣。
我有一陣子沒辦獨奏會了,
下一場也不知道甚麼時候,
有的話,
大概也會和傳統的獨奏會形式很不一樣。
(會有東西吃吧XD)
但,我幫我的學生們辦音樂會。
除了因為音樂本來就是一種表演藝術、需要舞台的洗禮;
一樣重要的,
是我希望他們開始認識音樂會的幕前幕後。
除了把琴拉好,還有甚麼?
我要孩子們主動去邀請朋友,
因為音樂會雖然很嗨,但我們不能只是自嗨,
我們需要聽眾。
這些孩子、這些學生,
也許不一定會成為職業的音樂人,
但我實實在在希望他們有一天,
會成為全力支持古典音樂的愛樂者。
除了讓他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裡樂在其中,
也希望他們懂得分享和傳播,
因為演奏者需要聽眾、古典音樂需要粉絲。
第一年,我賠錢辦音樂會,我不在乎;
第二年,我要學生和家長和我一起辦,
我要讓他們開始認識音樂會的幕前幕後,
帶著他們為了我們的音樂會而作。
在不遠的未來,我們一定能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