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什麼一定要練音階和練習曲?只練曲子不行嗎?」
「不行。」
我常常告訴學生,練習曲就像青菜一樣,
雖然你不喜歡吃,但它是缺一不可的營養,
吃了才會頭好壯壯快快長大,
不吃就會便秘。
但是,練習曲到底是甚麼?練習曲是用來幹嘛的呀?
小提琴和中提琴常見的初階練習曲從費華開始,
接下來有凱撒、馬沙士......克羅采、Campagnoli......,
最後到不只是練習曲的Paganini等等,
為得是在不同階段鍛鍊演奏者不同的演奏技巧。
起初是基本的音準和節奏,後來加上把位變化和各種不同的弓法,
三度六度八度雙音、連弓頓弓跳弓拋弓連頓弓......等等,
每個練習曲都有它的練習重點,
幫助我們在這一首練習曲中專注於某些特定技巧且征服它,
以便我們能在結合多種技巧的演奏曲目當中發揮自如。
那平平都是練習,為什麼不能只練演奏曲就好?
如上所說,練習曲會針對不同階段不同技巧作重點訓練,
每首練習曲大概會有一至二個訓練重點,
如果我們能成功掌握一首練習曲,
那我們就成功學會某幾種特殊技巧了。
而演奏曲常常是多種演奏技巧的結合和展現,
也許每種技巧出現的次數不多,
但卻應用得非常廣泛和全面。
如果我們等演奏曲中出現連續八度才來練習雙音,
那恐怕這首曲子怎麼也練不完了。
來看看海飛茲演奏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隨想曲。
在這首炫技演奏曲當中,每段變奏都各自展現了某種高難度的技巧,
如果我們看到譜才開始從頭練習當中每一種技巧,
那真是不知得練到何年何月何日呢......
這就好比運動員每天都需要作不同部位的肌肉訓練,
有時候是腹肌、有時候針對肱二頭肌。
因為無論在任何運動當中,
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都會或多或少地被使用到,
但如果等要用的時候才開始訓練該肌肉群,
恐怕連球賽都比完了,
肌肉都還沒長出來呢。
又好比花式溜冰選手,
一整首長曲裡頭可能只會出現兩次三圈半的跳躍,
那遇到的時候再練習不就好了嗎?
想必大家都知道,像三圈半旋轉跳躍這樣超高難度的動作,
如果平日不保持持續練習的習慣,
臨場有極大的可能,這個動作非但不會成功,選手還會摔個狗吃屎。
音樂家其實和運動員很像,
我們每天都需要透過最基本的訓練--如音階、練習曲--來鍛鍊我們對各種技巧的掌握,
就好比運動員每天都需要分別鍛鍊各部位的肌力、練習各類型不同的花式技巧,
才能夠維持一定的技術水平,準確地掌握演奏曲中各類技巧的結合和發揮。
那練習曲到底該練多少呢?
其實每周針對一兩首練習曲、鍛鍊特定的一兩種技巧就已經足夠了,
但是記得要像吃青菜一樣,每天定時定量喔!
~祝大家享受征服練習曲中各樣技巧的滿足和成就感,
並且把它完整發揮到音樂會演奏曲當中~
更多即時動態 在 我們的臉書粉絲頁:科隆妮的提琴拉拉Land
延伸閱讀: